下一步,我们打算充分利用青龙河良好的水资源,沿河流转土地,发展水稻种植3万亩,开发农业生态旅游,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采取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建立定期核查和主动报告机制。
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由2015年底每人每年2671元增长至2020年9月底每人每年5452元,年均增长15.3%,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实施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规范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组织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多主体多方面的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复核期内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不再调整救助水平。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对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疫情发生后,商务部门靠前服务,优先安排这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国内防疫物资供应。
其中,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河北进出口增长的中流砥柱,1至8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完成1789.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6.5%,同比增长13.9%。河北省商务厅厅长张锋表示,从前8个月的情况看,河北外贸外资逆势上扬、实现全面增长,发展情况好于预期。2月以来,为加速公司数字化营销转型,惠达就联合经销商聚焦线上营销,开展多场直播活动,同时加大对海外线上营销推广的投入。走进石家庄市新乐华宝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紧张有序,一件件隔离衣迅速生产出来。
此外,企业除深耕欧美传统市场外,不断开发新市场、保份额,今年前8个月,河北对东盟进出口328.5亿元,增长30.6%。今年受疫情影响,1至2月河北省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20.8%,但从3月开始就呈逆势上扬态势。
石家庄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光永亮介绍,公司自5月承接中欧班列集货业务以来,已经报关出口885票、2711.6万美元的货物。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任会君介绍,河北商务部门坚持服务创新,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快壮大新动能。截至8月底,累计为外贸企业发放政策性专项贷款113亿元、解决融资需求531.88亿元、提供授信支持300多亿元。据统计,1至8月,与疫情相关的医疗物资出口成为新增长点,河北省出口的口罩、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分别增长9.8倍、20.7%和2倍
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将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在新区范围内推广应用智慧能源体系企业标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推进能源管理智慧化、能源服务精细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引领未来的现代能源系统,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为新区建设发展夯实基础。燃气冷热电联供由于建设在用户附近,不但能获得传统供热方式40%左右的发电效率,还能将中温废热回收利用供冷、供热,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超70%。能源站和建筑物全在地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是控制难点。王军盛说,能源站将对出入口、通风井、泄爆口集中整合并尽量靠近道路布置,以保证场地中间设置集中绿地。
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新能源综合供热(冷)工程,项目有那些亮点?如何打造新区智慧能源站的范本?●能源站所有设施设备全部置于地下空间自今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1号能源站项目按下了建设的快进键,以确保项目高质量如期完工。近日,在1号能源站施工现场,雄安集团基础公司能源事业部工作人员冯登指着地下一层的一座小房子说,这里将建智慧能源智能控制室,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10月24日,高铁站片区供热(冷)工程1号能源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在安装燃气压力转换站。与简单的直接燃烧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利用价值,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其中,能源分析系统通过后台的中央处理内核,可将生产经营数据、生产运行实时及累计数据等复杂的海量数据,以图表、图形或趋势的方式进行直观显示,并对能耗指标进行考评,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通俗而言,即运行燃气发电设备,产生电力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使能量的利用更为合理。通讯员任双欢摄为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项目采用管廊敷设方式,将架空管线一起入地,管线布置紧凑合理,通过减少建设道路杆柱及各种管线检查井室等节约城市用地,并方便各类市政管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供热(冷)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以天然气作为供能保障能源,充分利用浅层地热,因地制宜地利用绿电、余热等可再生能源和可利用能源。●清洁能源供热比例100%清洁能源供热比例100%,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废水废料循环利用。同时,结合后期整个雄安智慧城市的需要,提前布置安装传感器等设施,为项目后期城市智慧运维系统的接入提供支持。
●各系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智能供热这里将建成一个智慧能源站。冯登举例说,高铁站片区一级供热管网沿着管廊成环状布置,各供热区域互联互通、联网运行,当某个区域热源或者热网局部发生故障或者检修时,可通过环状管网,由附近热源供应周边热负荷,大大提高供热安全性。
1号能源站是河北雄安新区首个全地下智慧能源站。热(冷)智慧运维系统将从源网用户一体化调度管理出发,对能源站、热力站及管网等进行科学智能调度。
他指着1号能源站项目效果图告诉记者,从地面上看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街角公园,能源站所有设施设备、智能控制装置、电线电缆等全部置于地下空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项目通过建设运维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工程建设的可视化,让工程建筑活起来,并纳入到雄安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管理平台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资产管理。
按照智慧能源体系企业标准建设,供热保证率将达100%。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设计,贯穿高铁站片区供热(冷)工程设计、建设、运维的全过程。同时,能源站四周不设置围墙,通过设置地下观光管廊,让能源站内部不再神秘,游客能看到能源站设备及运维情况。项目充分按照数字化建设要求,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物联服务支撑平台、高铁站片区供热(冷)项目BIM模型、能源分析系统、智慧供能监控平台系统、热(冷)智慧运维系统等多种平台,着力打造智慧雄安在能源应用方面的一个范本。
作为分布式能源的典型代表,燃气冷热电联供因其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优势,是未来国内外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为此,项目专门定制防爆防火防塌陷建筑材料,采用一级防水材料,确保项目消防安全、运行管理安全有保障,确保能源站长期保持良好通风效果。
未来,高铁站片区供热(冷)工程投入使用后,将形成新区首个投产运行的智慧能源系统,为新区智慧能源工程提供典范。雄安集团基础公司1号能源站负责人宋伟说,作为雄安新区首个新建能源站,1号能源站项目将满足高铁站片区402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持续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供应。
这里将建雄安新区首个全地下智慧能源站。地面出入口靠近城市道路布置,在保证交通方便的同时,争取更大的中心绿地。
戴鸿飞说,项目将构建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供能格局,保障供能安全,实现能源结构的最优化匹配。另外,与传统长距离输电相比,这种方式还能减少6%至7%的线损。绿色节能、清洁低碳,是高铁站片区配套供热(冷)工程最鲜明的特征。中建安装公司1号能源站项目总指挥王军盛介绍,能源站地下分为两层,局部有夹层,建筑基底至地面约21米。
(河北日报记者原付川)。预计到10月底,1号能源站项目将点火供暖试运行,为年底通车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提供供暖保障。
智慧供能监控平台系统以目前热力行业最先进的云计算平台技术为基础,打通各系统间数据壁垒,让各系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智能供热。10月24日,高铁站片区供热(冷)工程1号能源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在安装燃气管道阀门。
雄安集团基础公司副总经理戴鸿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号能源站今年采暖热负荷约17兆瓦,若采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对烟气余热进行深度利用,仅一个采暖季就能回收再利用约800吨冷凝水。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配套供热(冷)工程将建设3座集中供能的综合能源站,满足高铁站片区4.9平方公里单位、居民的用热(冷)需求。